政策与质标

你好!欢迎光临云南省塑料行业协会网站!今天是

首页 > 政策与质标

政策与质标

法律知识 质量 标准 政策法规

监督和引导是做好垃圾分类的两个重点

来源:都市时报陈唯一浏览量:1030日期:2019-07-05

    “10月30日前,昆明主城试点辖区要达到垃圾分类强制要求”,这条新闻一出,最近在国内关注度飙涨的“垃圾分类”,也迅速成了昆明街巷热议的话题之一。按照要求,到2020年底前,包括昆明在内的46个国内主要城市都将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。

    分门别类扔垃圾的倡议其实早已有之,街头分为“可回收”与“不可回收”的垃圾桶也不是什么稀罕物。垃圾分类当下成为热议的原因在于,一是垃圾分类将成为“强制”——这意味着要有管理、约束和监督,甚至惩罚的手段;二是垃圾分类的实现有了时间表。对于习惯了把垃圾随手一扔,“想分就分”的我们来说,要把扔垃圾当一回事来认真做,一时半会儿恐怕也难以适应。如之前有媒体评论所说,垃圾不分类虽是一种陋习,但这种陋习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形成的,要让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来适应和改变,不能急于求成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矛盾,提高社会治理成本。

    改变一种生活方式,其实就是让人们的某种观念得到更新,然后让人们依照新观念的指引行事。这就好比治水,同样也有两个步骤,一是要“堵”,二是要“疏”。让不够绿色环保的观念被否定,这是“堵”,也就是监督;让关注环境、爱护自然的意识萌芽,并成为新生活理念,这是“疏”,也就是引导。监督和引导工作都抓好了,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工作才有按时圆满完成的可能。

    在这方面,上海走在全国的前列,相当于当了一回探路者。开先河的工作向来不好做,虽然能创造领先业绩,获得一手经验,但也要承受最多的质疑和非难,承担最大的试错代价。目前来看,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意见主要有几个:一是不懂得如何分类的人还是很多,科普、引导的力度还需加强;二是给居民带来了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付出;三是“堵”与“疏”并非均衡用力,强调强制和惩罚比较多,而奖励等正回馈比较少。这些意见的存在,再次证明监督和引导都要重视,垃圾分类才能搞好。

    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处理事关每个人的生活,这个议题每年都在持续进行,随着公众对生活环境的重视,环保意识的增强,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其实已是社会共识,关键在于寻找到让这项工作与当下生活能够平稳链接的一个“平衡点”,这样,推进起来就容易得多。例如,网络上热传的段子“一杯喝剩下的奶茶如何做垃圾分类”“一只小龙虾如何做垃圾分类”,实质上是夸大了垃圾分类的复杂程度,让公众眼中的垃圾分类几乎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。这时,就需要主管部门把引导工作做细做好。据披露,未来昆明将根据垃圾分类的工作实际,配备专门的分类督导员,一是指导居民分类,二是做好分类垃圾投放量统计等工作。看起来,这将是一个责任重大的新兴职业。

    除了引导,监督也不可或缺。没有强制力,这项工作不可能进行下去。目前虽有针对“不进行垃圾分类”或“分类不合要求”的措施,但这些措施都是针对单位这种“大目标”的,如何贯彻到城市家庭和家庭成员,恐怕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调查,以及更科学合理的手段。一句话:只有想方设法让全社会形成合力,垃圾分类工作才能顺利进行,我们的城市才会更清洁。

分享:

上一篇: 水利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》

下一篇: 10月30日前昆明试点辖区垃圾要强制分类

侧悬浮窗 郑州塑博会
侧悬浮窗-左侧(金伟)